四大方法帮孩子建立笔记习惯,终结爸妈盯作业

摘 要

  培养自发学习的习惯,首先就是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,不是爸妈的事,外力强迫不来,孩子太小不懂也不可能放任,我们初期有系统化的引导才是最好的方式。 你的孩子还是一

培养自发学习的习惯,首先就是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,不是爸妈的事,外力强迫不来,孩子太小不懂也不可能放任,我们初期有系统化的引导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
你的孩子还是一切如起床、整理书包文具、订正作业,全都要等妈妈叫?

其实包括许多教育专家在内,都建议让孩子写错题本,把写错的题目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抄下来,对于复习相当有效。可是,这种事通常是大人狂念,孩子没兴趣,那么到底怎么办呢?

方法一:别等最后一刻、大考前两周就提醒

很多爸妈通常是看小孩考试临头才开始急着帮孩子培养,但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。因为孩子这时已经在面对学校老师的压力,回家还要面对爸妈的压力,很容易索性逃避。早一点提醒,让孩子有空间去适应。

心法二:不要规定怎么写、让他自由发挥

网络上,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学霸高中生的笔记本,大多制作精美、图文并茂。但作笔记不是为了炫给别人看,是要看了帮助自己学得责更好,是否精美不是重点。如果我们对作笔记要求得太多,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情不是他的任。


心法三:洗脑孩子,笔记比妈妈有用

许多嘴上说功课不重要的孩子,哪怕到了考试临头那一刻或看到成绩时还是会在意的。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时候的机会引导孩子。

心法四:教孩子找题目考自己,当游戏玩

许多孩子看到写题目就怕,是因为下意识觉得那是工作,这时候还要他抄成笔记,自然抗拒,如果当成游戏,就不会了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出题,一开始亲自间当作一种消遣活动玩。

出题目的小活动,小孩就算错了也可以讨论交流,而不是怪罪她怎么这题还不会,才会让她觉得没压力,愈玩愈开心。

美国知名习惯养成专家认为,好习惯就像存钱,是有复利效应的:每天靠着一个好习惯进步1%,到了一年后就等于进步37倍,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!

用错误笔记本促进学习,正是这类该早养成的好习惯。

陪孩子写作业就是“养习惯”,再不明白就晚了

教育学家认为: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而言,父母辅导功课是很有必要的。不过,这时候父母的辅导重点更加应该放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上。

一、独立思考的习惯,让孩子学习思维更敏捷

父母辅导孩子功课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,所以父母们要明白,陪孩子写作业的最终目标之一应该是,让孩子摆脱父母的辅导,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,当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后,他们之后的学习才会更加顺利。

二、做事有条理的习惯,让孩子学习得更从容

面对“复杂”的作业布置,父母们会理所当然地为孩子安排好完成的先后顺序,虽然父母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效率,但是不得不说,这妨碍了孩子自身对于作业的安排能力。

所以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要着重锻炼孩子身上做事条理性的培养,让孩子面对“堆成山”的作业时,更加能够做到淡定从容。

三、主动完成的习惯,让孩子更加有学习的热情

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,也很容易会给孩子造成一种“为父母学习”的错觉,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妨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,父母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身上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,为之后的“顺利脱手”做好准备。


家长们“愿意”辅导孩子功课是好事,可惜却有不少人用错了地方

1、急于纠错,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

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,尤其看不得孩子做错,于是父母们心急之下会很强势地打断孩子来进行问题纠错。

父母以为这样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,但是却不知道这样做反倒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,孩子的思路被父母打断,想要再找回思考状态就难免要再多花费些时间。


2、过于要求“完美”,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

比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写得字迹不工整,于是便会要求孩子重写,但是字迹的调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有明显进步的。

于是这种“写不好擦了重写”的完美主义,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,通常情况下,这样做的父母最后只会让孩子哭天抹泪一通,长此以往,孩子学习上的积极性也会因为畏难心理而受到影响。


3、过分干预,让孩子产生学习依赖心理

父母们总希望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全都传递给孩子,但是这也容易造成父母干预过多的情况发生,如果读题、审题、思考问题都成了父母的任务的话,那么作业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将会非常有限。

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,最后只能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举步维艰。学习是孩子的事,父母在辅导功课的时候,应该明确自身的身份角色,父母干预过多并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。不得不说,聪明的父母总是懂得恰到好处地“偷懒”。

讨论话题:大家对于辅导功课的意义,有哪些看法分享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和大家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

读后有感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